胭脂茉莉浅析一首现代禅诗的空间艺术
【2022-10-10 21:20:14 胭脂茉莉
所属诗集 阅读15553
】
0朵 0个
一首现代禅诗的空间艺术
——浅析印清诗歌《经咒》
作者:胭脂茉莉
在中国的诗歌史上,历代都留下了很多诗僧的足迹和佳话,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历代诗僧的诗歌创作已成为佛教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可以载入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史的史册中。但是到了当代,诗僧的足迹,却愈发稀少了,而印清法师,就是当代为数不多的写诗的僧人之一,他数十年如一日居深山苦修,也因此读他的很多诗歌作品都是和佛理有关的,这也成为他诗歌的一大特点,如果对佛经有研究的学者或者专家,会很快深谙他诗歌中的要义。
从诗人的这首《经咒》的诗歌场景中不难发现,诗歌素材“丛林、悬崖峭壁”等都是来自于诗人生活的日常,也是诗人的修行之地和精神家园——位于今天山西境内的普应寺,普应寺,这座千年古刹就座落在芦芽山深处的翔凤山悬崖绝壁上,周围是茫茫林海。
《经咒》这首诗据说是来源于诗人对高考学子的祈福,然而不管诗人的创作起因源自哪里,这都不妨碍普通的读者进入他字面营造的诗歌意境中,因为诗歌首先是一种审美艺术,这首诗之所以能将读者带入到一种情景和禅境之中,这不仅取决于诗人自身就是一个佛子,还取决于诗人对文字空间的营造和场景的把握。
这首诗第一句话“如是我闻”这是一般佛经开卷语,原意是:这些都是我听佛说的,而诗人是由此引申,把诗歌的场景缓缓拉开, “丛林/寅申时,悬崖峭壁上/鸟鸣,音声像小小/弹片,无眼耳鼻舌身意”就像一个大舞台被拉开了序幕,观众从远处看到的是一个全景:在那遥远的丛林深处,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有一个衣炔飘飘的僧人,盘腿闭目端坐于岩石之上,轻轻念着经咒,那声音如同空谷鸟鸣,萦绕在自然界的和风中。
我不知道诗人是否读过史蒂文斯的《坛子逸事》,在读《经咒》这首诗的开篇,让我莫名地想把诗中端坐于岩石之上的诗人看成史蒂文斯笔下的那只田纳西山顶的坛子,因为诗人自身就是诗歌的主体,如同天地间的一个坐标,与宇宙合抱,与自然相融,就像那只田纳西山顶的俯视群山的坛子,给我们的生活赋以美学关照及秩序,同时也为诗歌的结尾做好了铺垫。
诗歌的第二三节,是诗人对佛性禅理的直觉体验和证悟,“般若资粮/无色声香味触法”,我们智慧的来源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花朵/美丽的化身/既空、即色”,我们看到花朵之所以觉得美丽,那是我们心灵的镜像,佛性禅心的显现,是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至此,到了诗歌第三节的末尾,诗人把诗歌的镜头,已经拉到一点,完全聚焦到了诗人自己的身上,也把诗意拉向高潮。
而在最后一段诗人又把目光或者说镜头从自身再次切换到大千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和开篇遥相呼应,这也是这首诗的最后指向,因为那里有一颗对天下苍生满怀悲悯的佛子之心,如甘露、如法雨、如照淋……
——胭脂茉莉于2020年7月
胭脂茉莉简介,女,江苏人,年少习诗,作家、诗人。评论及随笔见诸媒体及报刊,诗歌被选编入海内外多种选本及刊物,其主要代表作有现代禅诗系列,胭脂茉莉十四行诗,《真实的风景》系列等。其主要成就,对汉语十四行诗的突破创新,把古老禅融入现代汉语新诗的探索。公开出版发行《摊开画布 的人》《这独一无二的人间》《胭脂茉莉十四行诗》同人合著《现代禅诗流派诗人十二家》等。曾获第二届莲花杯世界华文国学大赛铜奖,渤海风十佳女诗人,中国诗人微刊2018年名誉诗人,诗文集《摊开画布的人》获首届唐刚诗歌奖。
附:诗歌 《经咒》
作者:印清
如是我闻,丛林
寅申时,悬崖峭壁上
鸟鸣,音声像小小
弹片,无眼耳鼻舌身意
般若资粮
无色声香味触法
渗透到虚空血液里
饱受阳光与大自然的滋润
花朵美丽的化身
即空、即色
心镜子,自心自观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一念一世界
甘露、法雨、照淋
和音心地的种子
在无上甚深福田开花结果
诗作者简介:印清法师,祖籍山西原平市慧远故里茹岳人,现任宁武县普应寺住持,在百忙之中喜欢读诗写诗,作品散见《中华世纪文学》《中华女子文学》《双槐文学》《百花驿站》《一方径》等网络平台及《五台山》《华花美刊之声》《迁安广播电视报》等;荣获2019年度影响中国诗词人物金奖,荣获2020年世界华语巅峰诗人作家“中华金鼎杯”年度精品展播文学大赛季军,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现代禅诗研究会成员,慧远诗社社长。
(诗词在线提示:诗词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出自诗词在线)
提示:不明白的汉字去
新华字典搜索下。
正在提交,请稍后。。。
评论请先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