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元曲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新华字典查询提示 提示:不明白的汉字去新华字典搜索下。  


【注释赏析】

如果您认为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它

贡献者


 

  •   鉴赏、评论:
  •   陕西潼关成洁 111.20.118.33     2014/1/6 15:26:40     27 楼

  • 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   taobao792 222.187.96.22     2009/11/1 8:12:11     26 楼

  • 张养浩(1270—1329)是元代初期的散曲作家。天历二年(1329)他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骊山等地,悼古伤今,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将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便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请稍后。。。
  •   126在线阅读网 222.187.96.22     2009/11/1 8:11:52     25 楼

  • 张养浩(1270—1329)是元代初期的散曲作家。天历二年(1329)他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骊山等地,悼古伤今,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将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便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   126在线阅读网 124.78.110.229     2009/10/11 8:45:20     24 楼

  • [M31
  •   126在线阅读网 211.141.255.244     2009/8/26 11:03:39     23 楼

  •   汪国真 123.6.236.98     2009/7/24 8:07:31     22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218.8.24.254     2009/7/19 15:35:06     21 楼
  • 匿名网友[M3
  •   126在线阅读网 218.8.24.254     2009/7/19 15:35:01     20 楼
  • 匿名网友[M3
  •   126在线阅读网 219.139.134.133     2009/6/3 10:23:36     19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123.189.23.21     2009/4/21 19:57:19     18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116.1.142.81     2009/1/31 22:03:08     17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122.157.254.194     2009/1/6 9:58:44     16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122.157.254.194     2009/1/6 9:58:21     15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59.52.60.128     2008/11/27 20:35:36     14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222.91.216.101     2008/10/26 12:12:56     13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122.234.191.134     2008/10/22 20:52:36     12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58.49.218.207     2008/9/25 19:50:48     11 楼
  •   126在线阅读网 61.152.194.178     2008/3/28 18:19:19     10 楼
  • 是吗????
  •   126在线阅读网 121.32.23.201     2008/3/3 11:10:04     9 楼
  • 千古兴亡之音尔、作者眼高手亦高!
  •   126在线阅读网 125.78.22.103     2007/10/29 22:59:17     8 楼
  • 输,都变做了土!!!
  •   126在线阅读网 218.79.111.124     2007/10/27 18:34:12     7 楼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匿名 220.166.151.44     2007/9/27 22:14:08     6 楼
  •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象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里头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   匿名 218.79.100.244     2007/9/6 9:11:33     5 楼
  •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复出治旱救灾,到任四月即劳瘁而死。散曲集有《云庄休居小乐府》,多写寄情林泉之乐。间亦有关怀民瘼之作。

    《太和正音谱》说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这首怀古小令却体现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弯曲萦回”的“河水”。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遗恨”,就如眼前烟锁迷离的树林,哪里还找得到“列国”中“周、齐、秦、汉、楚”的影子哟!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在这里的兴衰,也同样被无情的冲淡了。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还不“都变做了土”!正如张养浩在同调《北邙山怀古》中所写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都做了“北邙山下尘”。

    这是多么悲凉沉郁的咏叹啊!读这支小曲,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令我折服,雄浑苍莽的博大胸怀令我感佩。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就是这些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思的警句。

    真是名家笔下无俗字啊!今天的为诗者,当学古人这种在质朴中求大巧,在浅显中求深刻的为文工夫。如果能够这样,或许我们就可以做到“下笔必开新面目”了。
  •   匿名 218.79.100.244     2007/9/6 9:08:49     4 楼
  • 张养浩(1270—1329)是元代初期的散曲作家。天历二年(1329)他受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上任途中经过潼关、骊山等地,悼古伤今,用《山坡羊》曲牌写了一组七题九首小令,“骊山怀古”就是其中的一首。

    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将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回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便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灭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   匿名 60.174.87.177     2007/9/3 16:14:58     3 楼
  • 我也想寻找解释
  •   匿名 60.174.87.177     2007/9/3 16:14:48     2 楼
  • 我也想寻找解释
  •   匿名 218.79.98.70     2007/9/1 21:22:48     1 楼
  •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评论请先登录